脆皮豬是一種隱藏在市集的小吃,尤其現在市面上兩款大推的脆皮豬,分別是「有利脆皮豬」和「踏輕脆皮豬」,心裡真的超級期待!聽說這兩款都是目前大家爭相推薦的美食,而我,小玉,終於也有機會來親自品嚐了。每次看到網上的食評,我總是會好奇地想:這到底是什麼味道,能讓大家這麼瘋狂呢?

踏輕脆皮豬,這名稱就感覺很現代、很特別,讓我好奇它會帶來什麼不同的驚喜。而
有利脆皮豬,名字聽起來就有一種傳統的味道,讓我想起小時候與家人聚餐時的溫馨時光。

總之,我真的超級興奮!不知道這兩款到底哪一個會更加打動我的味蕾呢?接下來的試吃之旅,我會用最真實的感受,告訴大家我的心得哦~期待我的分享,也期待這場味覺的盛宴!

什麼脆皮豬呢?

脆皮豬如何烤出絕佳的脆皮,坊間真的有各式各樣的說法,而大廚們大多也有著自己的獨門配方和烹調心法。不變的目標就是:如何讓豬皮的水分減到最低,確保膠原蛋白轉化且脂肪能適度流出,同時確保豬肉質地鮮嫩多汁。脆皮豬絕對是眾人的心頭好,每個人都期待那脆皮在咬下的瞬間,能發出令人滿足的咔嗞聲。

適量的鹽巴塗抹在豬皮上,的確可以幫助豬皮除去多餘的水分;而在豬皮上刻上刀痕,則可以促使水分和脂肪在烤制時更容易流出。有趣的古老技巧就是在脆皮豬上淋上些許的蒸餾水果酒(schnapps),據說其中的酒精成分有助於分解脂肪。

當脆皮豬烤制進入尾聲,真正決定其脆皮完美與否的,其實就是豬皮中所殘留的水分。這些微小的水分會停留在皮的表層,當水分開始蒸發時,便會形成那令人垂涎的小泡泡狀。要達到最佳的效果,建議利用已預熱的烤箱(180~200℃〔356~392℉〕)或僅用上層烤熱源,以輻射熱的方式均勻加熱豬皮。放置脆皮豬的時候,要確保其表面平坦,以確保受熱均勻,烤出的豬皮就會相當酥脆。

踏輕脆皮豬的試吃報告

有誰跟我一樣,吃肉是日常的小確幸嗎? 我不只是個肉食愛好者,我的舌頭還特別挑剔呢,吃肉的標準自然不能太低,不好吃的真的不想碰啊~

看韓劇的時候,那畫面上脆皮豬五花在烤盤上的滋滋聲總是讓人超級心動,但我更喜歡在家舒適的沙發上,邊吃飯邊看劇,這樣的吃飯氛圍餐廳是比不上的。

包裝衛生值得信賴

最近買了很多人都大力推薦的踏輕脆皮豬五花和踏輕霜降厚切豬,它的真空包裝看起來非常乾淨衛生,讓我一看就安心了,除了網購外,他們也有實體門市可以直接買喔。

踏青脆皮豬VS淡水脆皮烤豬推薦評價 》烹飪對決:脆皮豬好吃,

小玉之前也試著做過脆皮燒肉,真的很麻煩,加上烤箱空間有限,就算只烤一條也要花兩三小時呢!所以當店家之前一度供不應求,我真的很能理解,因為烤箱的容量就那麼大,不可能隨便增加數量,過多的食材也可能會影響烤箱的溫度,進而影響食物的品質。所以小玉在這裡真心想對店家說,辛苦了。

踏青脆皮豬VS淡水脆皮烤豬推薦評價 》烹飪對決:脆皮豬好吃,

踏輕脆皮豬口感說明

踏青脆皮豬VS淡水脆皮烤豬推薦評價 》烹飪對決:脆皮豬好吃,

那脆皮豬的口感真的超讚,三層肉上的豬皮烤得超脆,尤其放在烤盤上烤的時候,我都忍不住邊切邊偷吃一小口,肉汁四溢真的讓人停不下來!這踏輕脆皮豬真的調味得太完美了,單吃就有炭烤的香氣和微微的甜味,而那層脆皮,咬下去的喀喀聲真的超治癒的,吃起來讓人回味無窮。

老實說,單吃原味就已經很滿足了,但如果再搭配上那秘傳的香辣粉,真的是錦上添花!家裡的每個人都愛得不要不要的,尤其是那個讓人讚不絕口的脆皮,皮脆肉嫩,每一口都充滿了咬勁。

踏輕脆皮豬香料醃製真的很上手,肉質烤得外脆內嫩,外層的部分有時會稍微焦一些,但那是正常的哦!

醃製得很完美,完全沒有豬腥味,小玉非常喜歡!但如果你對於這些香料不太能接受,建議還是要考慮清楚再決定購買喔!

踏輕脆皮豬四大口味

踏青脆皮豬VS淡水脆皮烤豬推薦評價 》烹飪對決:脆皮豬好吃,

柴燒脆皮豬(前腿)

柴燒脆皮豬的前腿部分就是非常大推的原味!吃一口,完全被那肉質偏瘦的細膩口感給迷住了。真的超級清爽,一點也不油膩!柴燒的香氣真的好獨特,每次吃都覺得像是在品味一場味蕾的音樂會呢~

踏青脆皮豬VS淡水脆皮烤豬推薦評價 》烹飪對決:脆皮豬好吃,

柴燒脆皮豬(五花)

OMG!那個肥而不膩的感覺,搭配脆皮,簡直是味蕾的小天堂。每一口都像是在享受一場頂級的SPA,讓我完全停不下來!

踏青脆皮豬VS淡水脆皮烤豬推薦評價 》烹飪對決:脆皮豬好吃,

柴燒孜然脆皮豬(五花)

加了孜然的風味真的太有異國風情了!孜然的香氣和柴燒五花肉真的是絕配,吃起來就像在遠方的異國旅行,每一口都超級有感覺~

踏青脆皮豬VS淡水脆皮烤豬推薦評價 》烹飪對決:脆皮豬好吃,

柴燒咖哩脆皮豬(五花)

這款帶有印度咖哩風味的柴燒脆皮豬五花,咖哩的香濃搭配五花肉的滑嫩,每一口都像是在品味一場印度的風味冒險,如果喜歡挑戰不同的風味,這一個口味真的大推啊!

像小玉這樣的食愛者,居然能遇到這四款絕世美味的柴燒脆皮豬!從瘦身友善的前腿,到那滑嫩五花,再到帶有異國孜然和印度咖哩風情的五花肉,每一口都有它獨特的口感。

而最讓我心動的,除了那絕美的口感,還有它們超值的價位。對於我這種愛吃但又要精打細算的女生來說,真的是太完美了!

各位朋友啊,如果你們和小玉一樣愛好美食,真的不要錯過這踏輕脆皮豬的四大絕味啊!~ 💖🐷🍴

踏輕脆皮豬的門市位置

★遠東百貨-信義A13店★

📍地址: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58號 B3

📍營業時間:平日11:00-21:30/假日:11:00-22:00

購物網站:
https://donzdonz.com/COMPLEX/HAIBAO

有利脆皮豬的試吃報告

《有利脆皮豬》真的是女孩們的小確幸啊~只要$100元到$500元都可以帶一點回家!

小玉一到店就二話不說直接掏出$200元,但在小玉看來,似乎還有點少哦XD。

光是外觀就已讓人心動到不行,真的是超級酥脆的樣子!回到家後,那令人心醉的脆皮香氣仍然瀰漫在空氣中,簡直讓人無法抗拒呀~而且,脆皮豬還附上洋蔥、辣粉、和小玉超愛的梅子粉!

踏青脆皮豬VS淡水脆皮烤豬推薦評價 》烹飪對決:脆皮豬好吃,

有利脆皮豬烘烤特色

有利脆皮豬都是用精選的五花肉然後吊在特製的鐵筒裡,用炭火慢慢烘烤。每次烤都是約三十條,一整天差不多烤80條,真的建議要預定喔!

製作有利脆皮豬的過程真的超級細緻!他們堅持使用臺灣的活體豬,再加上他們的秘制香料一起醃製,再風乾15小時,然後又經過30小時的風乾淬煉、鎖住肉汁。最後還要再烘烤2小時,這樣整整32小時才完成一條!老闆你太辛苦了吧!看到那酥脆又香氣四溢的脆皮豬出爐,真的讓人口水直流,超級誘人!💕🐷🍴

有利脆皮豬的口感說明

小玉要推薦給大家有利脆皮豬的那個辣粉喔!吃起來超級像小玉最喜歡的卡拉姆久洋芋片的味道,而且最後那一點中藥的甘甜,真的是意想不到的驚喜!辣粉帶的那一點點刺激感,真的讓脆皮豬更加又香又辣,超級滿足啦!😋

而且搭配梅子粉真的是太有創意了!尤其當小玉覺得吃多了有點小膩的時候,撒上梅子粉之後感覺又可以再戰好幾塊呢!女孩子們真的要試試看喔~🐷🌶🍴

有利脆皮豬的口味

噢對了,小玉特地查了一下喔~有利脆皮豬在官網和實體店現在只推出了一種口味呢!雖然口味選擇不是很多,但對於像小玉這種有時候會猶豫不決、選擇性障礙的小姐姐來說,真的是太適合不過啦!不用再花時間選擇,建議跑現場會比較好~😆🛍

有利脆皮豬的門市位置

有些店鋪是否沒有在營業,務必去之前要先打電話喔

區域 門市名稱 門市地址 營業時間
總店 西大總店 新竹市北區西大路453號 週一至週日 12:00-20:00
雙北 新北淡水店 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26號1樓 週二至週日 15:00-23:00
週六、週日12:00-23:00
基隆店 基隆市七堵區南興路66-8號 週一至週日 10:30-20:30
(週三公休)
臺北臨江店 臺北市大安區臨江街110之一 週二至週日 07:00-13:00
週二至週日 17:00-24:00
新北新莊店 新北市新莊區自信街26號 週二至週日 08:00-12:30
萬華三水店 臺北市萬華區三水街70號091店鋪 週二至週日 08:30-15:00
新北中和店 新北市中和區員山路148巷23弄36號
(勝利市場)
週二至週五 08:30-14:30
週六至週日 08:30-16:00
(週一公休)
新北永和店 新北市永和區勵行街81號 週一至週日 08:00-14:00
新北板橋店 板橋區民享街116巷1之1號
(板橋埔墘市場,埔墘蘿蔔糕-正對面)
週二至週日 08:00-14:00
週五週六加開 16:00-19:00
三重店 新北市三重區中央北路119號 週二至週五 12:00-17:00
週六至週日 08:30-17:00
三重忠孝店 三重區忠孝路二段68號 週一 15:00-23:00
週二:公休
週三至週五 15:00-23:00
週六至週日 14:00-23:00
蘆洲店 新北市蘆洲區得勝街72號 週一至週日 07:30-12:00
桃園 桃園南門店 桃園市桃園區南昌西街3號
(南門市場編號038店面)
週二至週日 08:30-14:00
(週一公休)
桃園八德店 桃園市八德區福國北街66號 週二至週日 10:30-20:00
(週一公休)
桃園南崁店 桃園市蘆竹區南竹路3之5號 週一至週日 07:00-14:00
(週一公休)
桃園龍崗店 桃園市中壢區前龍街59號 週二至週日 07:30-14:00
(週一公休)
楊梅埔心店 桃園市楊梅區新興街92巷2號 (籌備中)
新竹 竹北店 新竹縣竹北市竹仁街24號(第一市場) 週二至週日 07:00-14:00
(週一公休)
園區店 新竹市東區寶山路442號 週一至週五 11:00-19:30
週日 11:00-20:00 (週六公休)
新豐店 (籌備中) (籌備中)
湖口店 新竹市湖口鄉中正路一段69號  
竹東店 竹東中央市場公園迴廊17號攤位
(客家傳統市場)
週二至週日 07:00-14:00
(週一公休)
苗栗 頭份店 苗栗縣頭份市信東路二段35號 週一至週日 16:30-22:30
(週四公休)
苗栗店 苗栗市米市街73 週二至週日 07:00-14:00
(週一公休)
臺中 臺中向上店 臺中市西區向上市場13號 週二至週日 08:00-12:30
(週一公休)
臺中水湳店 臺中市北屯區中清路二段187號 週二至週日 08:00-13:30
(週一公休)
臺中豐原店 臺中市豐原區陽明街122號 週二至週日 12:00-20:00
(週一公休)
臺中新光店 臺中市東區十甲路600號
(新光市場F03攤位)
週二、四至日 14:00-19:00
(週一、三公休)
臺中太平店 臺中市太平區太平路486號 週一至週日 07:30-19:00
臺中一中店 臺中市北區育才街29號  
彰化 彰化店 彰化縣彰化市中正路一段237號 週一至週日 09:00-20:00
彰化員林店 彰化縣員林市民生路77號 週二至週五 08:00-15:00
週六至週日 08:00-16:00
(週一公休)
南投 南投店 南投縣南投市南陽路94號 週二至週日 10:00-20:00
(週一公休)
南區 雲林虎尾店 雲林縣虎尾鎮中正路95號 週二至週日 11:00-20:00
(週一公休)
嘉義文化店 嘉義市文化路85號 週二至週日 17:00-24:00
(週一公休)
臺南國華店 臺南市中西區國華街二段117-1 週二至週日 12:00-20:00
(週一公休)
臺南永康店 臺南市永康區中山南路282號 週二至週日 13:00-19:00
(週一公休)
高雄德民店 高雄市楠梓區德民路977號(三街59號) 週一至週四 14:30-19:00
高雄自由店 高雄市左營區自由三路261號(F區16號) 週二至週日 11:30-18:00
(週一公休)
屏東潮州店 屏東縣潮州鎮延平路357號
(潮州尚青黃昏市場新址)
週一至週日 13:00-19:00

踏輕脆皮豬與有利脆皮豬的終極結論評比

比較項目 踏輕脆皮豬 有利脆皮豬
口感 9.6/10 9.1/10
口味選擇 四種口味可以選擇 9.2/10 單一 8.5/10
官網購買便利性 官網時常推出優惠,真空包裝在家用氣炸鍋即可再次烹飪,選購商品眾多,可一站式全部購齊。 9.8/10 商品種類偏少,建議到現場購買比較新鮮。 9.0/10
總合評分 9.5/10 8.8/10

經過詳細的試吃評比後,踏輕脆皮豬與有利脆皮豬均有各自的特色與優點。有利脆皮豬的口感深受一部分人喜愛,雙方都有購物官網,對於懶人來說,多了購買的便利性。

然而,考量到口味的多元選擇,踏輕脆皮豬確實在這方面展現出優勢,為吃貨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綜合各方面因素後,如果你是那種喜歡嘗試不同口味的食客,那麼踏輕脆皮豬絕對會是你的最佳選擇!

 

 

踏輕脆皮豬VS臨江脆皮五花豬推薦評價現代都市生活中,尋找一道真正能夠觸動味蕾的料理不再是件容易的事。當我們被工作與生活的節奏推著走,很多時候都忽略了對於食物的要求和期待。然而,踏輕脆皮豬的出現,重新點燃了我們對美食的熱情。

踏輕脆皮豬,正如其名,每一口都散發著脆皮的香脆和豬肉的鮮美。它完美地體現了傳統烹調技巧與現代飲食趨勢的交融,使得這道料理不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生活品味的昇華。踏輕脆皮豬VS員林有利脆皮豬推薦評價

踏輕的獨特製作方法確保了每一位消費者都能夠品嚐到最上乘的脆皮豬。而它所帶來的便捷和快速,使得我們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也能輕鬆擁有一餐高品質的食物。踏青脆皮豬VS三重脆皮烤豬推薦評價

總之,踏輕脆皮豬不僅僅是一道料理,它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體現。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讓我們與踏輕脆皮豬共同度過每一個精彩的瞬間,享受那份獨特的美味和時尚的生活品味。踏青脆皮豬VS中壢脆皮豬腳推薦評價

二十多年前,小街有過兩家商店,一在街東頭,一在街西頭。 街東小店已開了多年,店主叫張三。街西那家是新開的,店主叫宋二。 張家小店根基厚,路子廣。宋家小店卻另辟渠道,同類商品與張家不同品牌,兩家小店在價格上不具有絕對可比性。 一山難容二虎。張三起初有些警惕,可幾個月下來,看著宋家那邊既不聲張,也不降價,自家生意雖說受了些沖擊,但影響不大,于是漸生不屑之意。 宋二父母早逝,自小和哥哥宋大相依為命。俗話說兄弟同心,其利斷金。誰料臘月里的一個下午,宋二小店開業還不到半年,宋大老婆竟吵上門了。 聽了宋大老婆潑辣的吵嚷,街坊鄰居才知道,原來這個小店是兄弟倆合伙開的,因宋二出錢多,宋大沒有話語權,決定退出,但資金又被店里占用了。說好到年底連本帶息一起還清,宋二夫婦現在卻說沒錢還。于是兩家鬧翻了臉。 宋大畢竟是長兄,不好親自上陣,在一旁黑著臉不吱聲。他婆娘倒是越吵越兇,圍觀的人也越來越多。我放寒假在家,和母親一起站在自家門口遠遠看著。 宋二老婆出來打招呼,她委屈地說:“大嫂,不是我們不想還錢,可是這店里的生意,你也知道,哪好做啊?都是街坊鄰居,我們能賺多少錢?你看看這店里哪樣東西不是從正規渠道辛辛苦苦批回來的?賣出去最多也就是個微利……”宋二老婆眼圈紅了,話也說不下去了。 “還有呢,”平時不怎么言語的宋二接過話茬,“這年根歲底的,貨也緊張,不好進啊!供貨的都是大老板,咱們要好貨,得求人家,人家就明著占用咱的資金,能有啥法子?”說著,兩手一攤,一臉無奈。 “那不說這個,還有件事情你得給我說清楚。”宋大老婆大概覺得當著這么多人面逼債,也不近人情,于是轉了個話題,“你們嘴上口口聲聲喊我嫂子,前天我到你店里打一斤醬油,要我一毛五分錢。回頭我問了楊大爺家的小四子,同樣一斤醬油,也是一毛五分錢。你給我這個大嫂一點面子了嗎?” 宋二老婆委屈地說:“天地良心,我們只能賣一個價,這已經是最低價了……” 宋大老婆還想沒完沒了,被宋大攔住了,他冷冷地對宋二夫婦說:“這可怪不得你嫂子發火,話都說了,再說就讓街坊鄰居們笑話了。你們看著辦吧。”說完,硬把他婆娘拖回了家。 人群隨之而散,張三則暗自幸災樂禍。 那天晚上,母親把這事跟父親說了,父親沉思了一會兒說:“這沒準是一出雙簧。你想,宋家兄弟這么多年和和睦睦,啥時吵過架?這兄弟倆頭腦精明,開了店一直沒有動作,不正常,推想起來肯定是麻痹對手。照你說的,他們兩家今天明里是吵架,實際上是在做廣告啊。先是上門討債,人家說得很清楚:貨好,渠道正;微利,甚至不賺錢。這樣的小店誰不去光顧?再說買醬油,外人和自家兄弟一視同仁,那可是言無二價,童叟無欺。這出戲厲害吧?你們看著,那張家的小店怕是難以應付了。” 父親是中學老師,看問題自是深刻。不過母親和我仍對此將信將疑。 過了年,我又到外地上學。暑假回來,突然想起此事,一問,才知張家小店竟已倒閉,宋家小店卻是越來越紅火了。 >>>更多美文:短篇小說

端午插艾 文/張麗娜 蒲艾和端午的關系,就好比門神與春節。門神的寄寓是驅邪辟鬼,蒲艾的作用是祛病防疫,二者最鮮明的“旗幟”,都是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 在端午節還未成為國家法定假日之前,民間的端午,那是過得素樸、淡雅而輕快。人們每逢節日來臨,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賽龍舟等。在我們這一帶,因遠離江海,所以除了賽龍舟一項,其他端午習俗應有盡有。記得小時候在北中原老家,因江米稀少、葦葉根本就沒有,家里人為了讓我們吃上一頓香噴噴的粽子,常用當地普通大米作原料,拿蓖麻葉代替包粽子的葦葉,加入的白糖少之又少,有時干脆就用糖精替代,可就是這樣不正宗的粽子做法,依然讓我們吃得大快朵頤。 端午插艾,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顯得“奢侈”和不經意多了。記得北中原鄉村的艾草,大都是長在墳塋和荒草角落處,它們的地位卑微、境遇尷尬。除了端午節前后,它們能“揚眉吐氣”一回,其余日子大都隨風而長,伴雨而衰,默默無聞,終其一生。 隨著時代變遷,人們的溫飽問題沒有了,精神層面的追求日臻被提上“議事日程”。民生、民俗相互依存,彼此滋養,無形中增加了人們富裕起來的生活情趣、生活品位,提高了生活水平和生存質量。人們不再把吃、吃什么、如何吃放在首位,而是將“玩與樂”有機地融入到“幸福夢想”中。所以時下的端午插艾,也便比端午吃粽子愈發顯得“有品位”些。 我曾在城市的超市里看到產地不同的優質大米,以及綠瑩瑩、鮮亮亮的成捆葦葉,還有冷藏柜里各種各樣的速凍粽子等,但我都盡顯“審美疲勞”,了無一點興趣。我身邊許多人面對這些東西,也大都是觀看、搖頭、笑談而已,而對如何將它們購買回家,“百里不挑一”的才持欣然態度。 再觀菜市場、街尾陋巷適時擺起的蒲艾攤,男男女女見了都會露出愉悅神色。駐足選一把,下車買幾棵,回家插于門楣或門框兩邊,“懶惰者”干脆就地豎立于大門兩側,其對端午插艾的現實贊同與美好期欲,不遮不掩地就顯現出來。 端午插艾,傳說是一種源頭,民謠是一份肯定,如何做、怎樣傳承才是初夏時節如蒲艾一般芬芳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端午插艾,插上了一份來自自然的健康,插上了千百年來的養生之道;端午插艾,體現了人們維護“原生態”、修復“順農時”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豐富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傳承力。 端午節來臨,讓自然之艾為我們“站崗”吧,沿襲了兩千多年的艾的清香,將永遠在我們心中飄逸! 端午是浸在艾香中的鄉情 文/張宏宇 “五月五,午端陽,家家戶戶插艾忙。把艾插在門外邊,驅蟲辟邪又吉祥。”每年端午聽到這首兒歌,便會勾起我濃濃的思鄉之情。 在艾香彌漫的日子里,慢慢剝開往事,仿佛整個故鄉包裹葦葉之中,便會有一種清香的味道。我喜歡聞艾的香味,這香,是從兒時就浸在心里上的。不管漂泊多么遠,不管過了多少年,艾的香味都會浸在我的記憶中。尤其是當端午節來臨時,艾的香味就會從遙遠的故鄉徐徐而來,熏醉了我思鄉的夢,用心傾聽艾葉散發的宛若天籟的鄉音,那是一種美好的思鄉之情。 每到五月初五,母親便會割一大包野艾回來,插在大門兩旁。說能辟邪,也是風俗。艾,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藥,在農村,很普遍,它生長在田間地頭。艾有濃烈的香味,酷似中草的藥味,濃濃的艾香便沁滿我的心扉。粽香和著艾香,便組成了故鄉的味道。 每逢端午倍思親,故鄉的端午,總是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味道,點起長長的艾香,包好精致的粽子,做好香甜的糍粑,在艾香的熏陶下,感受著別樣的節日氛圍,那種感覺,是鄉味,更是家的感覺。在家鄉,每年端午來臨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采集艾葉,艾葉都是整條枝干剪回來的,懸掛在門框上,艾葉打上了故鄉的標簽,刻在了我記憶的深處。 故鄉的端午節,有吃粽子,吃雞蛋,賽龍舟等風俗,但都遠不及家家大門兩旁插艾,那是必不可少的。端午節那幾天,整個村子里到處彌漫著艾的清香。遙想故鄉的溝邊地頭,那一片片,一叢叢的野艾隨風搖擺,在田野里,在陽光下,是故鄉一道美麗的風景。每至端午,我眼前便會浮現家鄉的艾草,艾的香特別醇厚,鄉愁浸泡在其中,我知道那種叫做鄉思的情愫,就是鄉情。 離家很多年了,遠在外地,每到端午節時,濃濃的艾香便勾起我想家的念頭。故鄉的山水,故鄉一草一木,時常會縈繞在我的眼前,只要有艾香的味道,讓我仿佛間回到了故鄉,那種艾的香氣是來自我心底的,永遠也不會變味,那是故鄉獨有的味道。端午對我來說,就是浸在艾香中的鄉情,一葉葉的艾香,一片片的鄉情,端午節的香味在綠色的粽葉間蕩漾開了,艾香在心中了。 “端午”在國外 文/譚秋 端午節是中國人民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傳統民間節日。但國外一些國家,也有過端午節的習俗。節日期間,這些國家會以不同形式去慶祝,場面也相當熱鬧。中國特有的節日文化,已經慢慢地延伸到了許多國家。 韓國 韓國曾成功地將“江陵端午祭”申遺,為此還曾引起很大爭議。在韓國的江陵地區,“端午”是個重要的節日。不過在韓國,端午并不吃粽子,更沒有龍舟比賽。 韓國也稱五月初五為“重五”、“端陽”,對中國的偉大詩人屈原,許多韓國人都很熟悉,但端午在韓國有了自己的特色。普通家庭在端午節一般做些糕點或者買些糕點,比如當地特色的“車輪餅”,然后全家人去參加端午祭活動。姑娘們用菖蒲根做成簪子別在頭上,男人們則將菖蒲根纏在腰上,孩子則用菖蒲水洗頭發。端午最有代表性的娛樂活動就是女性聚在一起蕩秋千,男人聚在一起摔跤。端午當天,也有將曬干的艾葉放在大門旁邊以除災驅邪的習俗,韓國人喝菖蒲酒,還將扇子作為禮物贈送,不少商家趁此機會熱賣扇子。 朝鮮 朝鮮人民和韓國民眾過端午節的方式大同小異。農歷五月,是朝鮮農民收獲大、小麥和進行水稻中耕除草的季節。他們的端午節,實際是農忙期間農民的一個愉快的傳統休息日。端午節這天,人們要帶著初夏的珍貴物品——艾餅和松皮餅去祭奠祖先,以示對已故親人的緬懷。此外,朝鮮慶祝節日的方式也有蕩秋千、摔跤、制作團扇等。其中自制折扇、團扇贈送親友的習俗對于朝鮮手工藝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日本 中國和日本一衣帶水,日本的許多民間風俗是古代從中國傳入的,如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節日,逐漸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風俗。日本的端午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又定為男兒節(男孩子的節日)。在端午節,人們吃粽子、飲菖蒲酒,他們的粽子主要是長錐形,不如中國的品種多。不過日本是在陽歷5月5日過節。日本過端午節,很多家庭都要在房頂或院內的旗桿上掛色彩鮮艷的各式鯉魚旗。鯉魚旗分黑、紅、藍三色,各色均有指代意義,黑的是父親、紅的是母親,藍的是兒子。做父母的都期望自己的孩子仕途順利,一舉成名,鯉魚旗寓寄鯉魚跳龍門之意。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華人有600多萬,約占全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在馬來西亞的華人社區,每一個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是假日。節日活動在馬來西亞是無論老少都一起參與的,節日的氣氛很濃厚,尤其是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也一定會有賽龍舟。在馬來西亞有很多的會館,他們都會派出自己的代表去組隊,參加賽龍舟。當地人也喜歡吃粽子。他們吃的粽子,特點是個頭大,除鮮肉粽、火腿粽外,還有豆沙粽、椰蓉粽等,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端午的愛意“蘭湯” 文/王霞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子瞻一闋浣溪沙,寫盡端午女兒佳話。上篇描述她們節日前進行的各種準備,下闕刻畫她們按照民間風俗,彩線纏玉臂,小符掛云鬟,互致節日祝賀的情景。 “明朝端午浴芳蘭”即沐蘭湯,我的家鄉是用隨處可見的松、柏、桑枝、艾葉等平凡藥草,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可祛暑毒、除熱痱;“彩線輕纏紅玉臂”是指長命縷,俗始于漢代,以后相沿成習,直至近、現代,也就是今天的五彩線;“小符斜掛綠云鬟”指佩飾,舊時江浙一帶端午時,婦女常佩戴一種飾物。我想這大概就是端午特制的步搖了,真真兒是女子專用的裝飾品。 五彩絲線長命縷,山花一枝代步搖。艾草月季加薄荷,媽媽為我備“蘭湯”。 母親雖從小過著貧寒的生活,可卻識文斷字,注重生活的細節點滴。普通日子里的每一樣,都可以不考究但必須精細。那時節條件差,誰家也沒有浴室。年節時,攜家帶口去澡堂,平時都在盆里洗浴。做木匠的父親,不知何時打了一個大大的腰子盆,對小小的我來說是闊大的,也是一份欣喜。平時洗浴,家里人都是錯開的,也不勤,倒還好。唯獨端午不行,一家人都要藥浴。尤是北方涼爽的天氣,媽媽也會忙得汗津津的。 這一天晚飯通常都比較早。收拾好碗筷,媽媽就會搬出大蒸鍋煮洗澡水,先燒好幾暖瓶開水,再把水桶里早已泡好的草藥放進鍋里煮。這些藥草,沒有一樣是買的:艾草是在河灘里拔來的,車前草是從大堤上挖的,還有桑葉、柏枝、松針,這些樹隨處可見。而薄荷是媽媽在院墻旁精心種的,寬敞的院子里月季是從春天開到秋了,還有茉莉、鳳仙,樣樣都是隨手可得。 印象中,這一天,爸爸都會在單位洗了澡回來。飯后就在葡萄架下乘涼。媽媽煮好第一盆藥湯,先讓爸爸洗。沒等媽媽第二鍋煮好,爸爸就洗好了,依舊在葡萄樹下喝茶。 隨后,我和姐姐跟著母親進到與廚房相鄰的小房間。昏黃的燈光,氤氳的水汽和濃濃的草藥香混合一起,在狹小的空間里彌漫著。 媽媽先用溫開水給我洗了一遍,再泡藥澡。我們的“蘭湯”和爸爸不同,媽媽早就采了好多花瓣放在浴湯里。姐姐要自己先洗清水澡。這時候,媽媽會把我的長辮子盤好,用毛巾包上,然后才細心地用藥湯為我沐浴:把花瓣和薄荷葉在我的身體上揉搓,紫紅、淡粉、潔白、碧綠……媽媽的手修長、柔軟,動作利落,連耳根也不放過。等姐姐自己洗完,我也沐浴結束。這藥浴是不沖洗的,直接抹干身體,穿好衣服,除掉毛巾。我就跑出去找爸爸,通常會有一碗晶瑩剔透如瑪瑙般的櫻桃出現在眼前,這是爸爸專門給我買的。等姐姐出來,我就會再跑回去,我要幫媽媽洗。一盆“蘭湯”,尚溫,母親殿后。我學著媽媽,把花瓣鋪滿媽媽的后背,用兩只小手慢慢揉搓。是的,那時候,媽媽的身軀已經不挺拔了,微微有些駝…… 這樣的節日,過了多少個?不多。在父親生病的那一年戛然而止,那一年,我才9歲。 “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母親的布衣素服,在我眼里,勝似燦若云霞的錦緞;她用蕙質蘭心的愛意將我浸染,以致到如今,身軀都有若有若無的草藥味道,這該就是媽媽的味道吧!!! 想念,和父母一起過的端午;思念,母親親手料理的“蘭湯”…… 端午節的禮物 文/曹少華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代詩人文秀這首詠端午的千古絕唱,不僅表達了詩人對屈原的深切同情,還使人們對端午節和屈原有了更深的印記。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每到端午節,人們就會別出心裁,用各種形式緬懷屈原,賽龍舟、包粽子、插艾草……不一而足。 關于包粽子和賽龍舟,還有個古老的傳說:原來屈原是楚國三閭大夫,由于奸臣誹謗,昏庸的楚王不但不采納他聯齊抗秦的主張,反而將他放逐。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的國都。屈原聽到這一消息,非常悲痛,于五月五日懷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人們從四面八方劃船趕來搶救,并把粽子投入江中給魚蝦吃,以免傷害屈原的尸體。這就是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的來歷。 千百年來,人們用各種形式緬懷屈原,本無可非議,但如果僅僅停留在賽龍舟吃粽子這些事上,只有身體的愉悅,沒有心靈的升華,這絕不是屈原當年投江喚醒民眾的初衷;若僅僅是傳承歷史文化,也是遠遠不夠的。緬懷屈原,也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特別在全國人民向中國夢闊步前進的今天,更應該賦予其新的內涵。 年輕的父母,當你們剝開粽子,將香甜的粽肉喂給孩子時,千萬莫忘了:講講屈原的故事,讓粽子不僅香在孩子的嘴上,還要甜在孩子心里,讓愛國的種子在孩子心田發芽,生根,成長,使他們成為明天的希望……這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送給屈原最新的禮物。 博學的老師,當你們領著學生在大湖大江邊觀看龍舟比賽時,千萬莫忘了:引領學生目睹龍舟飛浪和耳聞《離騷》天籟的同時,還要引發出他們“上下求索”的激情,讓他們成為明天的科學巨人……這是送給學生最好的禮物,也是送給屈原最新的禮物。 虔誠的人們,當你們門插艾草,手捧雄黃酒時,千萬莫忘了:抵御病毒侵害的同時,更要抵御邪惡的入侵,像屈原那樣,多一點剛正不阿的正氣,少一點同流合污的劣根,讓我們共同創造美好的人間……這是送給你們自己最好的禮物,也是送給屈原最新的禮物。 端午節,親愛的朋友,莫忘給屈原送新禮。 端午情濃 文/陳梅 兒時總盼望著各種節日的到來,節日里,不但有各種平時吃不到的食物,最重要的是會覺得家里變得熱鬧了許多。那時不懂這熱鬧是因為親人的團聚所營造的氛圍,慢慢的長大了,懂得了節日之于我們,不僅是形式上的熱鬧更是心靈上的慰藉。 現在,我又可以回家了,在五月粽葉飄香的時節里。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言為屈原。”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來的。然而,在幾千年后的今天,在紀念屈原的同時,端午節已經成為了一個傳統刻入了人們的生活,那些傳統的習俗更是讓我們不能割舍。 吃粽子便是首當其沖的一點。買上新鮮的粽葉、幾斤糯米,再配上紅棗、紅豆或者臘肉,簡單的材料卻做出了別具風味的食物。媽媽總是做很多粽子,然后去分給左鄰右舍、親朋好友。當然,我們也會吃到他們做的粽子,在分享中,不僅吃到了各種口味的粽子,更能體會到鄉村人質樸的情感。這種情感寄托在小小的粽子里,被我們無限放大。 我們家在端午前后,回去采摘很多艾葉。艾葉用途很廣,傳說可以驅邪避災。我們把艾葉曬干后,捆成一把,放在門上,無論有沒有作用,心理上總有些安慰。當然,除了驅邪,艾葉還可以用來熏蚊蟲,可以用來泡腳,因此,鄉里人都會在家里備辦些,以便不時之需。 記得小時候,媽媽不會做咸鴨蛋,我們吃的咸鴨蛋都是從姑婆家里拿來的,但今年,我卻發現媽媽做了一些,問她原因,她說:“你姑婆老了,不能老讓她做,我也得學著做,不然以后就吃不到了!”簡單的咸鴨蛋,卻是一代代人精心傳承下來的成果。我想,以后我也會學著去制作咸鴨蛋,并且也會教給我的孩子。有些東西,便是這樣保存下來的,歷久而彌新。 吃了粽子和鴨蛋,泡了艾葉澡,這個端午便算過完了,時間雖然很短暫,但我卻很滿足。家是一個港灣,在外不論多么辛苦,回到家中,短暫休憩,便會精力滿滿。我又要背上背包離開家,然而,粽葉的清香卻在我的心頭縈繞,永不散去。 記憶里的端午節 文/朱鐘洋 小時候,家住山區,屋后有茂密的粽葉林,粽葉又大又長,是包粽子的上好材料。端午節前夕,母親總要上山采摘很多很多的粽葉,但不是用來包粽子的,而是用來賣錢的。 當端午節過后,村里的粽葉收購點關了門,母親才匆匆忙忙回家,找來一把又小又皺巴巴的粽葉,包幾個糯米粽子和花生粽子,放入鐵鍋。當鐵鍋里冒出“嗤嗤”的熱氣的時候,我們姐弟便圍在鐵鍋旁,吞著唾沫。當然,母親包的粽子味道美極了,那是外婆傳給母親的手藝。吃一口母親包的粽子,我們很快忘了端午節已過的事實,反而覺得,我家的端午節比別人家的要多過好幾天,也過得更加快樂些。 等我們姐弟讀初中的時候,母親因為夜以繼日地勞作,才四十多歲的她已弓起了脊背,腿腳還患上了風濕骨痛,無法走進大山去采摘粽葉了。不過,端午節依舊是母親最忙碌的節日,因為母親找到了新的營生——走村串戶賣粽子。在山里,因為自家包粽子的人家很多,只有那些家境寬裕的年輕人才舍得買粽子吃,所以,賣完一擔粽子,母親常常要走上幾十里地,走二十多個小村莊。 當然,母親走村串戶賣粽子的時候,我們姐弟也沒有閑著。大哥和大姐走進了山里的粽葉林,采摘粽葉;最小的我則在家包粽子、煮粽子。每天,看著母親走進屋來,仔仔細細數著賣粽子得來的錢,我們姐弟甭提多高興了。偶爾,母親擔子里有幾個沒有賣完的粽子,母親便分給我們一人一個,那份甜蜜,我們至今都還記憶猶新。 后來,我們姐弟一個個離開了母親,進城謀生,生活越過越好了。但,每逢端午節,不管離家有多遠,我們必定回家,吃幾個母親包的粽子。因為,只有母親包的粽子才可以吃出生活的酸甜苦辣咸來,才可以吃出苦也樂的生活來。 >>>更多美文:好文章

沒有忘重要事, 對自己清楚。 不變一顆心, 有勇敢一個人。 >>>更多美文:自創詩

AAWR18EW58WF


踏輕脆皮豬VS台北有利脆皮豬推薦評價
踏青脆皮豬VS高雄脆皮五花豬推薦評價 》脆皮豬味道大賽:傳統佐料 VS 現代調味

arrow
arrow

    u79e6k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